8個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陸續進駐內蒙古、黑龍江、江蘇、江西、河南、廣西、云南、寧夏,開展為期一月的環保督察工作,重點督查地方環保不作為,亂作為。針對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環境信訪問題,被督查省份對相關單位分別采取了責令立即改正、限期整改/停產整改、立案處罰、查封扣押、取締關停、立案偵查、約談、問責等措施,短短十余天已紛紛交出階段性答卷。(8月2日 人民網)
保護生態環境,治理環境污染,本身就是政府分內的一份職責。然而,某些地方政府官員根本不重視環保問題,導致治理區域環境質量下降,嚴重威脅民眾的身體健康。而今,環保“欽差”手持“尚方寶劍”下基層,真抓真干,重點督查地方環保不作為、亂作為現象,震懾某些“為官不為”的官員,敲響了環保的警鐘。
環保問題為何難以解決?顯然,源于某些政府官員“為官不為”。在某些政府看來,治理環境污染,是出力不討好的事情,不僅要投入大量的資金,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,且花費的時間長,成效小而又小,可以說,要想在環保方面做出成績難如登天,這種情況下,政府自然是不愿意治理環境污染的。
并且,某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經濟發展,唯利是圖,導致環境污染日益嚴重。必須得承認,某些企業才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,但某些政府“為官不為”,眼中只有經濟發展,對于環境污染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這也就使得環境日益污染嚴重,而當某些政府幡然悔悟時,再想治理環境污染付出的與得到的難以成正比,這種時候,政府部門只能拖著民眾的環保問題了。
環境保護道路任重而道遠。環保“欽差”下基層,的確震懾了地方政府,同時,整治了某些不作為的官員,讓地方政府交出了一份環保答卷,但這絕非長久之計,一則,環保“欽差”的人數有限,恐難以擔負起全國的環保問題;二則,環境保護問題,是個根深蒂固的問題,可以稱作頑疾,要想還民眾一個溫馨的環境,僅靠政府恐難以完成。
治理環境污染,需政民一條心,共同努力。環境問題,不僅關乎著經濟利益的調整,也切實關乎民眾的根本利益,因此,整理環境污染,絕非政府一家之事,而是人人有責。首先,民眾應該積極轉變思想,樹立從我做起、從小事做起的責任意識;其次,必須建立追究責任機制,對于某些對失職瀆職、不作為甚至充當“保護傘”的領導干部問責;再而,出臺相關法律政策,對企業進行環保監督,違規者給予嚴厲的懲罰,必要時采取法律手段。
筆者相信,在政府與民眾的共同努力下,治理環境污染的政策將有效的落實下去,長此以往下去,我們的家園將更加美麗。